「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安靜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動的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透過持續監測安靜心率,這不僅是簡單的數值,更是健康狀態的關鍵指標。安靜心率反映了心肺功能的健康程度,並能幫助調整運動計劃與生活習慣,促進身體的最佳表現。透過定期檢測與分析,您能更深入了解自身狀況,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與健康水平。
安靜心率:心跳越慢,壽命越長
研究顯示,心跳速度與壽命長短之間存在明顯關聯。1997年,心臟科醫生 Herbert Levine 發現,哺乳類動物的一生總心跳次數大致固定,因此心率越高的動物,壽命通常越短。這一點在人類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2009 年和 2013 年發表的兩項研究論文中指出,安靜心率越高,死亡風險越高。安靜心率低的人,心臟工作負擔減少,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有助於延長壽命。
如何測量安靜心率?
最佳測量時間是早上剛起床時,站在床邊放鬆,眼睛可以閉起來,戴上心率錶表記錄 3 分鐘的數據,並找出最低值。如果沒有心率錶也沒關係,可以測量橈動脈或頸動脈 15 秒內的脈搏跳動次數,再乘以 4,即可得到每分鐘的安靜心率。特別注意,建議測量前一天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並且多測量幾天,取得最低的數據作為安靜心率。
安靜心率的標準範圍
正常範圍
一般而言,健康成人的安靜心率範圍是 60-100 bpm,安靜心率落在正常範圍內,通常代表心臟功能良好。不過心肺功能較佳的人,例如馬拉松選手,安靜心率會比較低,約 40 bpm 左右。
理想範圍
55-70 bpm 是比較理想的安靜心率,心跳太快或太慢都可能是健康警訊,但較低的安靜心率通常代表心臟健康且強壯。挪威一項研究分析了近 30,000 名男女的心率,發現安靜心率會隨著時間而變化,而安靜心率升高時間過久者,心臟病死亡率更高。
異常標準
若安靜心率經常超過 80-85 bpm,意味著心臟需要更頻繁地跳動來輸送足夠的血液到全身,這可能是心臟功能較弱的指標。 研究顯示,安靜心率過高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死亡率增加相關,安靜心率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標,如果安靜心率異常,都應該諮詢醫生以了解是否有潛在的健康問題。
影響安靜心率的因素
1.生理因素
年齡、性別、體能狀況、身體組成、自主神經系統活動等。隨著年齡的增長,最大心率會逐漸降低,而女性的安靜心率通常比男性高。肥胖會導致心臟負擔過重,從而導致心率加快,因為身體對血液的需求量變多。生活習慣例如:吸菸、喝酒等都可能導致安靜心率上升。
2.外在因素
氣溫、體位、藥物使用、咖啡因攝取等。當氣溫和濕度升高時,心臟需要更多血液供應,心率可能隨之增加;站立時的心率通常高於坐著或躺著。藥物如 β-受體阻滯劑 能降低心率,而甲狀腺藥物或咖啡因則可能使心率上升。因此,了解這些因素有助於更準確掌握個人的安靜心率及運動狀態。
怎麼做才能降低安靜心率?
1.保持適當體重
肥胖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率加快,也會造成血液中的脂肪變多,導致血液無法順利通過,嚴重甚至形成血栓,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藉由運動與飲食控管來減重可以減輕心臟負擔,讓心臟更有效率地工作。
2.規律運動習慣
這是最有效且被廣泛推薦的方法,尤其是有氧運動,例如:游泳、超慢跑、騎單車等,能有效增強心肺功能,並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讓身體更有效率地使用氧氣和能量,就像是在訓練心臟這台馬達變得更強壯、更省油。
如果你從簡單好入門的「超慢跑」運動開始嘗試,建議搭配使用 超慢跑節拍器 APP ,可以輕鬆掌握運動節奏,幫助維持穩定的步頻,提升訓練的效果與舒適度!
3.減輕壓力
壓力過大會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因此練習冥想、太極拳、瑜伽等放鬆運動,有助於減輕壓力,進而降低安靜心率。此外,心跳會受到肌肉收縮消耗的能量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當交感神經活躍時,心跳會上升,而當副交感神經活躍時,心跳則會下降。
掌握安靜心率,輕鬆提升健康與壽命!
安靜心率是一個簡單卻強大的健康指標,能反映心肺功能、疲勞程度及整體健康狀態。透過規律測量與持續關注,我們可以盡早察覺健康變化,並採取適當的行動!從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到保持理想的安靜心率,不僅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還能提升生活品質與壽命。心跳慢一點,壽命長一點,讓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呵護自己的心臟,擁抱更健康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