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心血管疾病 已成為全球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美國心臟病協會 指出,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被預防的,然而許多人不了解其徵兆,忽略了身體的警告信號,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生命。因此,掌握常見的症狀,能幫助你及早識別並採取預防措施,有效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一起學習維持心臟血管的健康的方法吧!

心血管疾病的五大類型

心血管疾病是一個涵蓋多種影響心臟與血管健康的病症,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分為五大類:

1. 冠狀動脈心臟病

冠狀動脈心臟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絞痛及心因性猝死等嚴重病症,這些疾病的成因通常是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限制了心臟的血氧供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信號。

2. 瓣膜性心臟病

瓣膜性心臟病是指「心臟瓣膜」功能異常,常見的問題有瓣膜狹窄、瓣膜脫垂或瓣膜閉鎖不全,這些異常會妨礙血液在心臟中的正常流動,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加重心臟負擔,可能會促使胸痛、呼吸困難等警示症狀產生。

3. 主動脈疾病

主動脈疾病主要包含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兩種狀況,這些病變會直接影響人體最重要的血管「主動脈」。主動脈剝離是指主動脈內層撕裂,造成血液進入動脈壁內部並形成血腫,可能引發主動脈破裂,危及生命;而主動脈瘤則是主動脈的異常擴張,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破裂,造成嚴重的內出血,情況非常危險。這兩種病症通常不會有明顯的徵兆,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家族病史、高血壓等風險因素,患病的機率也會增加。

4. 周邊動脈疾病

周邊動脈疾病(PAD)主要影響身體外圍的血管,尤其是下肢血管。當血管狹窄或堵塞時,血液無法順暢流向四肢,進而引發腿部疼痛、麻木和疲勞等症狀,這類疾病在老年人及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風險人群中較常見,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併發症,像是壞死,嚴重的狀況甚至需要截肢。

5. 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指的是心臟跳動異常,可能是心跳過快、過慢或心房顫動等,通常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史或過度壓力有關,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導致心衰竭、中風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的徵兆

1. 胸痛

進行運動或體力活動時,可能會加劇胸部的不適感或壓迫感,甚至伴隨呼吸困難或活動受限,若在運動過程中突然胸痛,可能是心血管健康出現問題的信號,若有輕微的不適或是持續疼痛的症狀,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

2. 呼吸困難

如果在日常活動中感覺呼吸很費力,甚至靜止休息時也無法順暢呼吸,或者運動後喘不過氣來,這些情況可能暗示著心臟衰竭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徵兆,若此症狀持續或加劇,應該特別留意。

3. 心悸

心悸通常指的是心跳異常加速或不規律,可能導致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影響心臟功能。偶爾的心悸並不一定代表嚴重健康問題,但如果頻繁發生,並伴隨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提高警覺。

4. 眩暈與暈厥

眩暈讓人感到周圍環境似乎在旋轉,很容易因為失去平衡而摔倒,暈厥則是由於大腦短暫缺氧或血流不足,導致暫時失去意識,這兩種症狀通常與低血壓、心律不整或心臟功能不全有關,在快速起身或突然改變姿勢的時候會更明顯。

5. 疲勞

在繁忙的工作或生活節奏下,偶爾感到疲勞是非常正常的,不過如果你發現自己持續感到無力或虛弱,而且不知道明確的原因,這可能是心臟健康出現問題的徵兆,這種無法解釋的疲勞感,通常會影響日常生活,大幅降低身體的活動能力。

6. 腳踝腫脹

在長時間站立或活動後,腳踝或雙腿的腫脹是許多人會有的困擾,但如果這種腫脹持續出現,尤其當它與呼吸困難或過度疲勞同時發生時,就可能是心臟衰竭的徵兆,原因是心臟衰竭會影響血液的循環,導致液體積聚在身體的下肢,引起腫脹感。

7. 手腕內側瘀血

手腕內側的瘀血,雖然看似輕微,但如果這種現象與其他症狀如胸痛或心悸同時出現,則可能是心臟健康問題的警示。當血液循環不暢,可能會造成局部的瘀血,這通常與心臟功能異常或血液流動受阻有關,特別是當手腕內側瘀血並伴隨其他不適,可能暗示心臟的泵血功能不足,進而影響整體的血液循環和氧氣供應。

8. 嘴唇發黑

當嘴唇顏色變得暗沉或呈現青紫色時,可能意味著血壓異常升高,或者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導致身體的氧氣供應不足,這種情況通常與心臟功能不全或循環系統的問題有關,尤其是當血液無法有效流動時,氧氣也難以到達全身各個部位。嘴唇發黑不應被忽視,尤其伴隨著呼吸困難、胸痛或疲勞等症狀時,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1. 健康飲食

避免攝取高脂肪、高糖和高鹽的食物,這些不健康的選擇都會對心血管造成額外的負擔,選擇富含營養的全穀物、新鮮蔬果以及優質蛋白質(如魚、豆類、堅果等)將有助於維持膽固醇指標與穩定血壓,這些食物不僅能富含豐富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能有效支持身體的各項功能,幫助你遠離心血管疾病,維持長期的健康活力。

2. 規律運動

每週進行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超慢跑、游泳或騎自行車,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些運動不僅有助於改善心肺功能,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維持理想的體重,並幫助調節血壓和膽固醇。

延伸閱讀:Zone 2 運動有效強化粒線體,超慢跑是絕佳選擇!

3. 戒菸

研究顯示,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促使血管收縮、增加血壓,並促進動脈硬化,這些都會大幅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停止吸煙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會逐漸降低,甚至在短短幾個月內就能見到改善,戒煙不僅是為了改善肺部健康,更是為了長久的心臟保健。

4. 控制壓力

現代生活中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上的挑戰,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都會讓人感到焦慮與疲憊,過大的情緒波動會使心跳加速,甚至影響血壓,長期下來對心血管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掌握情緒管理技巧、適時紓壓並保持正向思維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幫助你維持情緒的穩定,還能減少對心臟的負擔。

守護心臟的健康:從預防到治療的全方位策略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將有助於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不過最關鍵的還是改善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等,這些都是你可以掌握的預防方法!心血管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現在開始,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定期關心自己的身心狀況,一旦發現不尋常的症狀,及早就醫尋求專業的診斷是最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