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攝氧量(VO2 max)是衡量心肺耐力和運動表現的重要指標,它代表身體在劇烈運動時能夠利用的最大氧氣量。無論你是健身新手、運動愛好者,還是希望透過有氧運動提升健康,了解 最大攝氧量的標準、計算方式,以及有效的訓練方法,能幫助你更有策略地改善體能並提升運動表現喔!
什麼是最大攝氧量(VO2 max)?
最大攝氧量(VO2 max) 指的是在運動中,身體每分鐘所能消耗的最大氧氣量,通常以 ml/kg/min(每公斤體重每分鐘氧氣攝取量)為單位。這個數值愈高,表示你的心肺功能和耐力表現越好。簡單來說,VO2 max 是決定你在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自行車等)中表現的重要因素。
最大攝氧量受 年齡、性別、訓練狀態和基因 影響,年齡增長會使 VO2 max 逐漸下降,但透過適當的運動訓練,仍可有效維持甚至提升。
最大攝氧量的計算公式
想要計算自己的最大攝氧量,有幾個常用的公式可以參考。其中,Katch-McArdle 公式和 Astrand-Rhyming 公式是最受歡迎的選擇。
Katch-McArdle 公式
VO2 max = 21.6 × (體重 kg) + 499
這個公式主要根據「體重」來估算最大攝氧量,適合一般健身者進行參考。
Astrand-Rhyming 公式
VO2 max = 14.7 + 0.158 ×(最大運動時心率)×(體重 kg)
這個公式除了考慮體重,還加入 心率變化,讓計算結果更貼近個人實際狀況,適用於已經有運動習慣的人。
不同年齡層的最大攝氧量標準
隨著年齡的增長,VO2 max的標準會有所變化,這是因為心肺功能的自然退化。以下是各年齡層的標準範圍(ml/kg/min)參考數據:
年齡 | 男性標準 | 女性標準 |
20歲 | 40-45 | 35-40 |
30歲 | 35-40 | 30-35 |
40歲 | 30-35 | 25-30 |
50歲 | 25-30 | 20-25 |
60歲 | 20-25 | 18-22 |
如果你的 VO2 max 低於該年齡層的標準,代表你的心肺耐力有進步空間,可以透過適當訓練來提升。
如何提升最大攝氧量?
提升 VO2 max 主要依賴 心肺訓練,以下幾種運動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你的氧氣利用能力:
1.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方式,透過短時間高強度運動刺激心肺功能,促使身體更高效地利用氧氣。通常會包含 30 秒的全力衝刺運動,搭配 30 秒的休息時間,持續 15-20 分鐘,能有效刺激心肺功能。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除了特別適合適合具備一定運動基礎的人之外,因為這個運動需要的時間很短,也很適合生活忙碌的上班族。
2. Zone 2 有氧訓練
Zone 2 有氧運動的重點在於將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的 60-70%(Zone 2 區間),包括超慢跑、騎自行車、快走等都屬於這種運動。每次建議持續 30-60 分鐘,可以達到最好的運動效果。這種低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特別適合想穩定提升耐力的健身新手或長跑愛好者,此外,Zone 2 運動可以幫助粒線體適應運動負荷,提高身體的氧氣利用效率,進而提升 VO2 max。
3. 持續耐力訓練
除了這些有氧運動外,持續耐力訓練 也是提升 VO2 max 的重要方法。這種訓練方式適合長跑、自行車、游泳愛好者,運動時心率維持在 70-80% 最大心率,每次進行 30-60 分鐘的穩定有氧運動,如中速慢跑或長距離騎車,能有效增強心肺適應能力。
4. 力量訓練輔助提升
雖然這類訓練主要針對肌肉耐力,但透過每週 2-3 次的阻力訓練,例如深蹲、硬舉、間歇跳躍等,能夠提升全身肌肉的耐力與爆發力,讓身體在運動過程中更有效率地輸送氧氣,進一步增強心肺功能,提升 VO2 max。
提升 VO2 max,打造更強健的身體
不論你的運動目標是提升耐力、燃脂、增強心肺健康,還是改善整體體能,最大攝氧量(VO2 max) 都是一項值得關注的指標。透過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Zone 2 訓練、耐力鍛鍊等方式,你可以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 VO2 max,讓運動表現更上一層樓。
最重要的是,攝氧量不僅影響運動表現,還與 心血管健康、代謝能力和壽命 息息相關。持續監測與調整運動計畫,讓你的身體適應更高的氧氣需求,養成強健的體能,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延伸閱讀:最大攝氧量訓練的 6 大健康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