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慢性病已成為主要的健康挑戰,與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關,也是造成大多數死亡的主要原因。藉由有效管理慢性病的方法,對於健康至關重要。本文將介紹慢性病防治策略,幫助你理解並透過預防和控制這些疾病,走向健康生活!
慢性病定義與特徵
慢性病是指需要長期管理的病症,通常持續一年或更久,可能需要頻繁就醫或對日常活動造成限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定義,慢性病的特點是 無法完全治癒、病情進展緩慢,但有時會週期性地加重或緩解。雖然影響生活品質,但透過持續的治療和良好管理,還是能幫助減少不便,提升生活的穩定性和舒適度。
慢性病已成全球健康危機?
非傳染性疾病(NCDs)已成為全球重大健康威脅,導致全球 68% 的死亡,其中 40% 是 70 歲以下的過早死亡。台灣也面臨相似挑戰,2023 年十大死因中,癌症(25.8%)、心臟疾病(11.3%)、腦血管疾病(6.0%)和糖尿病(5.6%)均與 NCDs 密切相關。這些數據顯示,慢性病的預防與控制刻不容緩,未來需要更多跨領域合作與資源投入,才能有效改善健康現況,降低相關疾病對個人和社會的衝擊。
慢性病四大危險因子:
1. 不健康飲食
經常攝取過量的糖、鹽、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與多種慢性病息息相關。根據美國《2015–2020 飲食指南》,健康飲食有助於預防心臟病、高血壓和第2型糖尿病。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為身體打下健康基礎。
2. 吸菸
吸菸是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無論是一手菸還是二手菸,都對身體幾乎每個器官造成傷害。雖然吸菸不一定會直接致命,但長期影響生活品質,並顯著提高各種慢性病的風險。
3. 危害性飲酒
過量飲酒與肝硬化、癌症、中風等疾病高度相關,每日攝取超過20公克酒精就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此外,酒精對中樞神經有毒性,不僅危害自己,還可能導致酒駕、犯罪等,對他人造成傷害。
4. 缺乏運動
運動不足是全球第四大致死原因,與每年約6%的死亡相關。規律運動不僅有助於預防慢性病,還是許多慢性病管理計畫中的重要一環。像「超慢跑」這類低強度運動,不僅能降低心血管壓力,還非常適合運動初學者或慢性病患者。如果想提升運動效果,推薦使用 超慢跑節拍器 APP,幫助你保持穩定步頻,讓運動更輕鬆、更有效!
慢性病防治:促進健康到末期照護的「三段五級」策略
慢性病的防治其實可以從日常開始。定期健康檢查不僅能幫助了解身體狀況,還能及早發現隱匿的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前兆。此外,可以遵循疾病預防的「三段五級策略」將防治慢性病的重點分為三大階段,從預防到照護,涵蓋不同情況的需求:
第一段:健康促進與早期介入
第一級預防: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
針對尚未罹患慢性病的群體,第一級預防重點是透過健康生活的維持,與行為改善來降低罹病風險,這包括:戒菸、檳榔、酒精、均衡飲食、定期運動等方法。另外,透過定期健康檢查和接種疫苗進一步保護健康,並使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工具,提供指引和追蹤建議。
第二級預防:早期篩檢與風險控制
針對慢性病的高危險群或疾病前期,第二級預防旨在盡早發現與介入,延緩疾病發生。措施包括:矯正不良生活習慣、預防跌倒、控制代謝症候群,並針對特定病症進行篩檢與早期診斷。此外,透過提供特殊營養及避免過敏原等方法,進一步降低罹患疾病機率。
第二段:慢性病的控制與干預
第三級預防:疾病管理與治療
針對初期慢性病患者,第三級預防聚焦於疾病控制與功能維持,包括:用藥管理、早期診斷、適當治療,以及預防與處理常見併發症如:衰弱、憂鬱與失禁。進一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並減少疾病帶來的長期影響。
第三段:綜合性管理與末期照護
第四級預防:整合性疾病管理與併發症預防
針對已罹患多重慢性病的患者,第四級預防重點是提供整合性的慢性病管理,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這包括:遏止併發症與續發疾病的發生,提供完整的醫療照護,確保患者在健康狀況下維持穩定狀態。
第五級預防:復健與末期照護
針對多重合併症或失能的患者,第五級預防專注於全面的復健與照護服務,包括:心理、生理與職能復健,幫助患者回復一定的功能。同時,提供專業復健醫院與設備,協助患者融入社會與重返職場。對於病程晚期或需要長期照護的患者,提供療養院照護及安寧照護,減輕病患痛苦並支持其尊嚴。
預防與控制慢性病:健康管理和風險評估是關鍵!
現代社會中,慢性病的發病率持續上升,透過定期健康檢查,不僅能盡早發現問題,還可根據評估結果,提供個別化的生活習慣改善,從而提升健康管理能力,有效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發生。同時,整合性醫療照護的運用,不僅延緩疾病發展,還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風險,全面促進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