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你知道嗎?最大攝氧量 (VO2 Max) 不僅是運動能力的指標,更是預測健康與壽命的重要關鍵!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 40 歲以後,我們的最大攝氧量會自然下降。但別擔心,這是可以透過努力改善的。本文將帶你了解什麼是最大攝氧量,它如何影響 40 歲後的健康,並且教你簡單又實用的方法來有效提升,讓你在生活中活力滿滿!

什麼是最大攝氧量 ?

指在劇烈運動期間,身體每分鐘能夠利用的最大氧氣量,通常以每公斤體重每分鐘毫升(ml/kg/min) 表示。這個指標反映了心肺健康和有氧運動能力,當最大攝氧量數值越高,代表身體能更有效率地將氧氣輸送到肌肉,產生更多能量,提升運動表現並延緩疲勞。

最大攝氧量的重要性:健康與壽命的關鍵指標

研究顯示,最大攝氧量越高,死亡風險越低,這不只是運動員的專屬優勢!一項長期研究追蹤超過 12 萬人發現,最大攝氧量處於最低 25% 的人,其死亡風險是最高 25% 人群的四倍。也就是說,最大攝氧量不僅反映你的運動能力,更是健康與壽命的重要預測數據。

好消息是,只要稍微提升最大攝氧量,就能帶來顯著的健康效益。例如,從最低 25% 提升到中間的 25%-50% 區間,死亡風險可減少近一半。雖然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在 40 歲以後,最大攝氧量會自然下降,然而只要透過規律的運動,我們可以有效延緩這個過程,讓自己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如何提升最大攝氧量?

一、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高強度間歇訓練 結合了高強度和低強度的運動,例如:衝刺跑和慢跑交替進行。這種訓練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心肺功能和最大攝氧量。研究證實,高強度間歇運動比中等強度的運動更能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

二、Zone 2 有氧運動

Zone 2 有氧運動是指在運動的過稱中,將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 60% 到 70%,例如:騎自行車、超慢跑、或游泳,這類型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增加粒線體的數量和功能,提升身體利用氧氣的效率,並且提升最大攝氧量。

如果你從簡單好入門的「超慢跑」運動開始嘗試,可以搭配使用超慢跑拍器APP,輕鬆掌握運動節奏,幫助維持穩定的步頻,提升訓練的效果與舒適度!

延伸閱讀:超慢跑教學:從入門開始超慢跑,從現在開始投資健康

三、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

充足的睡眠是身體修復和恢復的關鍵,特別是運動後的肌肉修復和成長,睡眠不足可能影響訓練效果與身體機能。此外,均衡的營養為身體提供必要的能量與營養素,例如蛋白質能促進肌肉恢復與增強,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結合良好的睡眠習慣與營養計劃,可以全面支持運動訓練,讓身體更健康、更強壯!

如何測量最大攝氧量?

  1. 專業實驗室測試:通過讓受試者戴上一個用於氣體分析的口罩,在跑步機或單車機上進行漸增的運動測試,直接測量呼吸氣體,收集數據計算精確的最大攝氧量。
  1. 穿戴裝置估算:許多智慧手錶和運動手環會自動估計步行和跑步活動期間的最大攝氧量,並分析心率和運動表現數據,提供你的最大攝氧量的概估值。

40 歲後的健康密碼:提升最大攝氧量是關鍵

40 歲最大攝氧量是一個反映心肺健康與整體身體機能的核心指標,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的活力,更直接關係到健康與壽命。隨著年齡增長,最大攝氧量會逐漸下降,但透過規律運動、健康飲食等方法,我們可以有效提升這個關鍵數值。在 40 歲這個關鍵階段,積極採取行動,不僅能讓你保持最佳體能狀態,還能降低多種慢性疾病風險,讓未來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