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Zone 2 訓練是一種強調「穩定燃脂」與「提升心肺耐力」的低強度有氧運動,適合長時間進行,並廣受運動愛好者與健康管理專家的推崇。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 Zone 2 計算 的方法,掌握最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讓你的訓練更有效率,進一步提升健康與運動表現。

什麼是 Zone 2?為什麼這麼重要?

Zone 2 訓練是一種溫和的有氧運動,適合長時間進行,心率大約維持在最大心率的 60% 到 70%。在這個心率範圍內。Zone 2 訓練不像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等運動那樣劇烈,卻能提供持久且穩定的健康效益,適合各種運動目標與年齡層。此外,Zone 2 運動還有多種好處,包含:

  • 提升有氧耐力:讓運動過程更持久、不易疲勞
  • 促進脂肪燃燒:增加能量轉換效率,幫助穩定減脂
  • 強化心肺功能:改善心臟與肺部的耐力與效率
  • 減緩老化:提高細胞修復能力,降低慢性病風險

Zone 2 計算公式:如何找到你的最佳心率區間?

步驟 1:計算你的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Max HR)的計算方式可以使用最普遍的公式「220 – 年齡」來估算,或是用另一種Tanaka 公式「208 – (年齡 × 0.7)」作為參考。

步驟 2:計算 Zone 2 心率範圍

Zone 2 心率範圍通常是最大心率的 60% 至 70% 左右,因此計算方式如下

  • 最大心率 × 60%(下限)
  • 最大心率 × 70%(上限)

範例:以年齡 30 歲為例

  • 計算最大心率:220 – 30 = 190
  • 計算 Zone 2 心率範圍
    • 190 x 60% = 114
    • 190 x 70% = 133
  • 因此30 歲 Zone 2 訓練的心率範圍約為 114 至 133 bpm

Zone 2 訓練的推薦運動

只要確保心率落在 Zone 2 範圍內,幾乎任何有氧運動都能符合 Zone 2 訓練的需求,這邊分享幾種常見的 Zone 2 運動,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

1. 超慢跑(Zone 2 慢跑)

  • 速度:極慢的慢跑,甚至接近快走的節奏。
  • 時間:至少 30 分鐘,逐步延長至 60 分鐘以上。
  • 監測心率:使用心率監測器確保維持在 60-70% 最大心率內。

延伸閱讀:為什麼你應該嘗試「超慢跑」?超慢跑運動全攻略

2. 穩定騎行(自行車訓練)

  • 強度:以中低速騎行,避免高強度衝刺。
  • 時間:每次至少 45 分鐘,可逐步增加至 1 小時以上。
  • 監控方式:確保心率保持穩定,不因坡度變化而大幅上升。

3. 游泳

  • 強度:穩定且持續的游泳,避免劇烈換氣與短距離爆發。
  • 時間:至少 30-45 分鐘。
  • 監測心率:游泳時難以監測心率,可以依照呼吸頻率與自覺運動強度判斷。

4. 快走

  • 速度:快於一般走路,但不至於喘不過氣。
  • 時間:至少 40 分鐘,可根據體能狀況增加至 1 小時。
  • 監測方式:若能順暢說話但仍感覺有些喘,就大致落在 Zone 2。

如何有效進行 Zone 2 訓練?

  1. 監控心率

使用心率監測設備,例如智慧型手錶或心跳帶,確保運動強度保持在最大心率的 60% 到 70% 之間。

  1. 調整運動強度

如果沒有心率監測設備,可以根據自覺運動強度 (RPE) 和呼吸來判斷,能否順暢地說話,並且可以用鼻子進行平穩的呼吸。此外,身體不應該感到疲憊或乳酸堆積,如果覺得喘不過氣,代表強度過高。

  1. 調整運動強度

根據自身適應情況,逐漸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或距離。 如果你是新手,可以先從每次 20 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 45 分鐘,最後延長至 1 小時。目標應該是 每週至少 3-4 次 Zone 2 訓練,才能有效提升有氧能力。

  1. 熱身與緩和運動

即使 Zone 2 強度較低,但如果訓練過度,仍然會造成疲勞和運動傷害。每次訓練前後建議可以進行 5 到 10 分鐘的熱身和緩和伸展運動,以預防受傷和促進肌肉恢復。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並根據自身情況調整訓練計劃。

Zone 2 訓練適合哪些人?

Zone 2 訓練是一種低強度、高效益的運動方式,適合各種運動需求的人群,無論是減脂、提升耐力,還是促進健康,都能從中獲益。以下是幾種特別適合 Zone 2 訓練的人群及其優勢:

1. 想減脂的人:穩定燃燒脂肪,避免運動疲勞

對於希望減脂的人來說,Zone 2 訓練是非常理想的選擇。由於強度較低,身體在此區間主要消耗 脂肪 作為能量來源,而不是依賴糖原,因此能夠更有效率地減少脂肪囤積。此外,這類訓練不會像高強度運動(如 HIIT)那樣造成劇烈疲勞與乳酸堆積,使你能夠更長時間運動,提高總體燃脂效果。同時,Zone 2 訓練能穩定新陳代謝,避免過度運動導致身體進入「保護模式」,影響減脂進度。

2. 想提升耐力的運動員:增強有氧能力,提升比賽表現

Zone 2 訓練是長跑者、自行車選手、游泳選手等耐力型運動員的關鍵訓練之一。長時間進行低強度的 Zone 2 運動,可以促進 粒線體增生,提高細胞產生能量的能力,使身體在比賽時能更高效地利用氧氣,延遲疲勞感。此外,這類訓練可以增強 毛細血管密度,讓肌肉獲得更好的血液供應,提升耐力與恢復速度,幫助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與比賽中發揮最佳表現。

3. 心血管健康管理者: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穩定血糖與血壓

對於患有 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 或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來說,Zone 2 訓練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運動方式。它可以促進 心血管適應性,減少動脈僵硬,提高心臟的工作效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Zone 2 訓練能夠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幫助穩定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尤其有益。由於運動強度較低,不會對心臟造成過大負擔,因此是許多醫療專家推薦的心血管保健運動之一。

4. 想建立運動習慣的初學者:低衝擊、低壓力,容易長期堅持

許多運動新手在嘗試高強度運動時,可能會因為太過劇烈導致過度疲勞或受傷,最終難以堅持下去。而 Zone 2 訓練強調 低衝擊、長時間,可以幫助初學者 逐步適應運動節奏,提高耐力與肌肉適應性,並且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此外,Zone 2 訓練可以 促進運動愉悅感,減少壓力賀爾蒙的分泌,讓人更容易愛上運動,養成穩定的運動習慣,進一步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延伸閱讀:超慢跑習慣養成:如何運用《原子習慣》建立穩定運動習慣

掌握 Zone 2 計算,讓訓練更有效率!

Zone 2 訓練是一種低強度、高效益的運動方式,不僅能幫助燃燒脂肪,還能增強心肺耐力、提升健康狀態。透過 Zone 2 計算,你可以輕鬆掌握個人最佳心率範圍,確保訓練時處於最有效的燃脂與耐力提升區間。

無論你的目標是減脂、提升耐力,還是促進健康,Zone 2 訓練都是值得加入日常運動計畫的關鍵訓練方式。現在就開始調整你的運動強度,透過 Zone 2 訓練,讓身體變得更強健、更有活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