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許多人在運動後會感到關節疼痛,尤其隨著年齡增長或進行高強度運動時,身體各個關節更容易受到壓力與損傷,這種疼痛會影響日常活動及運動表現,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運動後關節痛的常見原因,並提供專業的舒緩與治療建議,讓你有效減輕不適,繼續享受運動的樂趣。

運動後關節痛的可能原因

運動後的關節疼痛是許多人的困擾,這些不適可能源自多種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原因:

1. 退化性關節炎

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內的滑液會減少,使得軟骨的潤滑功能下降,關節摩擦的增加導致軟骨磨損,進而引發疼痛、腫脹及僵硬的症狀,年輕時如果從事重體力的工作,或是關節曾經受過傷,罹患 退化性關節炎 的風險也會提高。

2. 運動傷害

運動雖然對健康有益,但劇烈運動可能會帶來不小的風險,特別是像籃球和羽毛球,需要快速移動和頻繁變換姿勢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關節周圍的韌帶往往會承受較大的壓力,長時間過度負荷可能導致拉傷或撕裂,不僅會引起劇烈的疼痛,還可能伴隨關節發炎和腫脹,甚至影響運動表現和日常活動。

3. 過度使用

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或是重複使用某些關節,像是長時間使用電腦、搬重物或反覆彎腰,這些日常行為都可能讓關節過度使用,導致發炎、疼痛甚至退化。

4.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當免疫系統誤將自身的關節視為外來侵略者,會攻擊健康的關節組織,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症狀,例如關節的疼痛、腫脹、僵硬,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這種病症通常在早晨醒來時最明顯,許多患者會感到關節僵硬,活動受限。

5. 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因體內尿酸過高所引發的疾病,當尿酸無法有效排出,便會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處,導致劇烈的疼痛和發炎反應,通常痛風性關節炎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大腳趾,可能也會影響到踝關節、膝關節等部位。

6. 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主要影響脊椎的關節,導致腰背部的疼痛與僵硬,很多患者在早上起床時,會感受到腰部活動受限、強烈的疼痛感,可能還會進一步影響脊椎的靈活性,引起脊椎逐漸僵硬,影響日常活動。

7. 體重過重

當體重過重時,關節所承受的負擔也會隨之增加,使得關節更容易受傷,還可能加速退化,引發疼痛和不適。膝關節作為承重關節,在長期的重壓下,軟骨磨損加劇,炎症反應也更頻繁,這些都可能影響日常活動的靈活性與舒適度。

8. 其他因素

  • 天氣變化:特別是氣壓或濕度的變化,容易會使關節感到僵硬或不適。
  •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的修復功能無法充分運作,造成關節的疼痛感更明顯。
  • 姿勢不良:長時間站立或坐姿不良都會給關節帶來過大的壓力,增加受傷風險。
  • 穿著不合適的鞋子:穿著過於硬挺或支撐不足的鞋子,會對膝關節和足部造成額外負擔。

關節痛的舒緩與治療方法

有許多方法可以舒緩與治療關節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建議:

1. 休息與適度活動

當關節出現不適時,適當的休息,讓關節有足夠的恢復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完全不動或長時間休息並非最佳選擇,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甚至影響活動範圍,適度的活動,能夠保持關節的靈活性,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感,提升整體的舒適度。

2. 選擇適合的運動

對膝蓋等關節有負擔的人來說,建議選擇低衝擊的運動,像是游泳和 超慢跑 都是不錯的選擇,能有效減輕對關節的壓力,同時讓你進行全身性的鍛煉!務必注意,在運動前後一定要進行充分熱身與收操,幫助身體逐漸適應運動強度、促進血液循環,除了能避免關節僵硬之外,也可以減少受傷的風險。

延伸閱讀:不傷膝蓋的有氧運動:輕鬆燃脂同時保護關節!

3. 體重控制

當體重過重時,關節需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容易導致疼痛和退化,透過飲食控制與規律運動來保持適中的體重,有助於舒緩關節疼痛,還能有效延緩關節退化,讓你保護關節、維持活動力與生活品質。

4. 飲食調整

某些食物有助於減輕關節炎症狀,例如鮭魚、鯖魚等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或是姜黃、堅果、花椰菜等含有抗炎成分的食物,對關節健康非常有益。而針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務必避免動物內臟、海鮮等高普林食物,可有效減輕痛風發作的疼痛。

5. 藥物治療

每位患者的情況不同,因此在進行藥物治療時,遵循醫師的建議並定期檢查,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 急性關節疼痛: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s) 能有效減少疼痛和炎症,不過長期服用藥物可能會有副作用,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 痛風:使用降尿酸藥物可以幫助控制尿酸數值,減少痛風發作的頻率和強度。
  •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類固醇等藥物來減輕炎症和控制病情,但是應避免長期依賴類固醇,以免產生副作用。

6. 復健治療

水療、熱療、蠟療和光療等物理治療可以幫助止痛、軟化組織、促進血液循環和消腫。熱療有助於放鬆緊繃的肌肉,而冷敷則能減輕腫脹和急性疼痛,兩者的交替使用可帶來顯著的舒緩效果。此外,針對特定關節區域進行專業按摩和治療,能夠有效放鬆周圍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環,進一步減輕不適。物理治療不僅有助於短期的疼痛緩解,長期進行也能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讓你更加輕鬆自如地活動。

7. 使用輔助工具

適當使用護膝、護腕等輔助工具,可以有效減少運動或日常活動對關節的壓力,進而降低受傷的風險,並幫助減輕疼痛。對於行動不便的人來說,拐杖和助行器等輔助工具能顯著提升行動能力,幫助更輕鬆地完成日常活動,選擇適合的輔助工具,不僅能保護關節,還能改善整體生活品質,讓你在保持活力的同時,減少關節負擔。

保護關節,重拾活動自由!

保護關節不僅是對健康的投資,更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持續嘗試生活中的各項活動!如果你正在尋找不傷膝蓋的低強度運動,歡迎你開始嘗試可輕鬆入門的「超慢跑運動」,搭配 超慢跑節拍器APP 可以幫助你保持穩定的步頻,同時提升肌肉的持久力並控制體重,進而減輕關節的負擔!

了解更多:想運動又怕傷膝蓋?超慢跑:最適合老人有氧運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