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根據 衛服部統計的 2023 年死因資料,心臟疾病高居第二,僅次於癌症,心血管疾病 不僅影響幾萬人的生活品質,還嚴重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因此每個人都應該了解心血管疾病症狀、種類以及治療方法。一起認識心血管疾病的徵兆並及早識別風險,幫助你預防和管理這些疾病,進而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心血管疾病的種類
心血管疾病是一個涵蓋多種影響心臟與血管健康的病症,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分為五大類:
1. 冠狀動脈心臟病
冠狀動脈心臟病包含心肌梗塞、心絞痛與心因性猝死等嚴重病症。通常是由於心臟的冠狀動脈狹窄或受到阻塞,導致心臟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氧供應。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糖尿病等,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因素。
2. 瓣膜性心臟病
瓣膜性心臟病是指心臟瓣膜出現問題,包括瓣膜狹窄、脫垂或閉鎖不全,這些異常情況會影響血液在心臟中的正常流動,進而影響心臟的功能。瓣膜狹窄、脫垂或閉鎖不全等問題可能不會立即顯現出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的惡化,會導致心臟負擔加重,進而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警訊。
3. 主動脈疾病
主動脈疾病主要包括主動脈剝離和主動脈瘤。主動脈剝離是指主動脈內層破裂,造成血液進入動脈壁內部,形成血腫,這種情況可能導致主動脈破裂,危及生命。主動脈瘤則是部分主動脈異常擴張,未即時治療可能破裂造成嚴重內出血。這些疾病通常沒有明顯預兆,並且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吸煙及家族病史,患病風險會增加。
4. 周邊動脈疾病
周邊動脈疾病(PAD)是一種影響身體外圍血管,特別是下肢血管的疾病,當血管變窄或堵塞,導致血液無法順暢流向四肢時,會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這種情況常見於老年人或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風險因素的人群。周邊動脈疾病的主要症狀包括走路時腿部疼痛、麻木或疲勞,若沒有及時處理,這些症狀可能加重,並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如壞死或截肢。
5. 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指的是心臟跳動的頻率或節律異常,包括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和心房顫動等不同類型。心律不整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史或過度壓力等,若忽視這些異常狀況,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衰竭或中風。
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症狀
心血管疾病的症狀種類繁多,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有所變化,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的徵兆:
1. 胸痛
通常在運動或做體力活的時候,胸部的不適或壓迫感會更明顯,甚至讓人感到呼吸困難或無法正常活動,如果你在運動過程中突然出現胸痛,這可能是心血管健康的警訊,無論是輕微的不適,還是持續的胸痛,若出現這些症狀,建議向專業醫師諮詢。
2. 呼吸困難
當你在進行日常活動時,覺得呼吸很費力,甚至在靜止休息時也無法完全順暢地呼吸,抑或是在運動或體力勞動後,若出現嚴重的喘息感,這些都可能是心臟衰竭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警訊。
3. 心悸
心悸是指感覺心跳異常加速或不規律,心律不整可能導致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雖然偶爾的心悸並不一定代表有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如果這種情形頻繁發生,或者伴隨其他症狀如胸痛、呼吸困難等,則應該提高警覺。
4. 紫紺
紫紺 是指皮膚或黏膜呈現青紫色,暗示著血液循環可能出現異常。當身體某些部位,尤其是手腳或嘴唇變成青紫色時,意味著血液無法有效地供應到這些區域,可能是因心臟、肺部或血管的問題引起的,通常是與心臟功能受損或氧氣供應不足有關。
5. 眩暈與暈厥
眩暈讓人感覺環境似乎在旋轉,這種失衡的感覺可能會讓人不自覺地摔倒,暈厥則是因為腦部短暫缺氧或血流不足,導致暫時失去意識。眩暈與暈厥可能與低血壓、心律不整或是心臟功能不全有關,尤其在快速起身或突然改變姿勢時更明顯。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改變生活方式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以下是 4 個重要的預防措施:
1. 健康飲食
日常飲食應該以低鹽、低脂肪並富含纖維的食物為主,如全穀物、新鮮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不僅有助於消化,還有助於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建議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能增強身體免疫力,還能為長期的心臟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
2. 規律運動
每天進行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降低血壓、增強血液循環,能夠大幅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運動初學者來說,建立一個健康的運動習慣是關鍵,推薦你嘗試新手也能簡單入門的超慢跑,搭配 超慢跑節拍器 APP,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循序漸進地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減少運動過程中的不適感與受傷的風險,輕鬆讓運動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3. 戒菸與適量飲酒
吸菸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血壓,並促使血液凝固,提高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而飲酒過量則可能引起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問題,並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戒菸與限酒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如果你目前仍有吸菸或過量飲酒的習慣,應儘早做出改變,才能減少罹患疾病的風險。
冬季心血管疾病照護的五大關鍵
隨著冬季氣溫的下降,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造成的壓力也會增加,因為寒冷天氣容易使血管收縮,增加心臟負擔,對已有心血管問題的人來說,風險更高,因此冬季的照護非常重要,以下是5 個關鍵:
1. 注重保暖
穿著多層衣物是保暖的基本方法,特別是手腳等末端部位,這些區域的血液循環容易受到寒冷影響,因此應特別留意,穿戴保暖手套、襪子以及帽子,保持體內溫暖,這樣不僅能提升整體舒適度,也有助於減少對心臟的壓力。
2. 適度運動與熱身
寒冷的天氣可能會讓人不自覺地減少運動,但對於心血管健康來說,適度的運動依然是必要的。運動前應進行充分的熱身,讓肌肉做好準備,也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寒冷導致血管突然收縮,進而減少心臟負擔。熱身動作可以是簡單的伸展、走路或是輕微的跳躍,這樣能有效增加血流量,保持身體的靈活性並減少受傷風險。
3. 避免透過飲酒保暖
許多人會習慣性地選擇酒精飲品來暖身,但其實這個做法並不安全,雖然酒精短期內可能讓你感到暖和,但它會擴張血管,讓更多的熱量從皮膚表層流失,加速體內的熱量散失,反而可能讓你感覺更冷。為了保持體內的溫暖,最好的方法是穿著多層衣物,並搭配熱飲或是保持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
4. 保持正常作息
良好的作息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關鍵,規律的休息和充分的睡眠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減少身體的壓力,讓心臟獲得充足的休息。熬夜或過度勞累會讓身體處於長時間的緊張狀態,這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對心血管系統造成潛在危害。
5. 定期量血壓與接種疫苗
冬季氣溫的下降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血壓變化可能會加劇心臟的負擔,持續監控血壓不僅能及早發現異常,還能讓你根據醫生的建議,適時調整生活方式或用藥。此外,冬季是流感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這些疾病可能會加重心臟負擔,對心血管健康構成威脅,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是冬季保健的措施,能降低感染風險,減少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會!
從日常開始維護心血管健康!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症狀、種類並積極預防,是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關鍵,當你出現胸痛、呼吸困難或心悸等警訊時,及早就醫可有效降低風險並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此外,改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保持健康飲食、養成運動的習慣、戒菸、控制飲酒量等,都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從今天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守護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