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運動者,精確掌控運動強度,都有助於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同時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其中,「心率區間計算」是一大關鍵,本文將深入解析兩種心率區間計算方法,讓你根據個人狀況設定運動強度,更高效地進行訓練,邁向理想的健康目標!
最大心率的計算與監測方法
在計算心率區間之前,我們要先計算出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是指你在極限運動的情況下,心跳所能達到的最高頻率,以下為兩種常見的最大心率計算公式及監測方法:
1. 傳統公式: 「220 – 年齡」
這個公式由美國學者提出,計算方式為:220 – 年齡。雖然這個公式簡單易懂,但它存在一些誤差,尤其計算年齡較大的人時,誤差範圍會更加明顯。例如,兩位 50 歲的人使用此公式計算出來的最大心率都是 170 次/分鐘,但實際上,兩人的最大心率可能有 40 次/分鐘的差距。
2. Tanaka公式:「208 – (0.7 x 年齡)」
為了提高準確性,學者們提出了新的計算公式:208 – (0.7 x 年齡)。Tanaka公式比傳統公式更精確,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可以更真實地反映年齡與心率之間的關聯,幫助你更準確地計算最大心率。
3. 智慧穿戴裝置即時監測心率
像是智能手錶或心率監測器的智慧穿戴裝置能夠即時監測你的心率,讓你在運動過程中掌握自己的狀況,適時調整運動強度,避免過度訓練,確保運動過程中的安全性與效率。
兩大心率區間計算的方法
在計算完最大心率之後,便能夠進一步計算心率區間。根據運動科學中常用的心率區間分類,從 Zone 1(最低強度)到 Zone 5(最高強度),每個區間對應不同的訓練效果。
區間 | 最大心率 | 主觀感受 | 訓練目的 |
Zone 1 | 50-60% | 例如日常走路、散步,可以毫不費力地說話,非常輕鬆的感覺。 | 運動熱身、恢復、放鬆。 |
Zone 2 | 60-70% | 例如超慢跑、自行車,呼吸微微喘,但仍然可以進行對話。 | 建立基礎有氧能力,燃燒脂肪,適合長時間持續運動。 |
Zone 3 | 70-80% | 例如慢跑,較難持續進行完整的對話。 | 加強有氧能力,強健肌肉。 |
Zone 4 | 80-90% | 例如短跑初段,運動期間會喘氣,無法正常地說話。 | 提高無氧閾值,有助於提升肌肉爆發力活動的表現。 |
Zone 5 | 90-100% | 例如短跑衝刺尾段,可能會喘不過氣,無法說話,且不能持續太久。 | 快速衝刺和爆發力展現,不適合長時間進行。 |
1. 最大心率法
最簡單的最大心率計算公式是「 220 – 年齡」,接著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來區分不同的訓練區間,舉例來說,一位 20 歲的青年的最大心率為 200 bpm,根據最大心率法,心率區間二(Zone 2)的範圍大約是 60% – 70%,推算出來的心率區間會是 120 – 140 bpm。
最大心率法是許多健身專業人士和運動愛好者經使用的計算方式,因為它非常簡單。然而,這個公式沒有考慮到個人安靜心率的差異,因此對某些人來說,可能並不完全適用。
2. 儲備心率法
儲備心率法 則是根據每個人的 安靜心率 來計算目標心率區間,更精準地反映個體的心肺狀況,方便你適時調整訓練強度,計算方式如下:
儲備心率 = 最大心率 – 安靜心率
目標心率區間 =(最大心率 – 安靜心率)× 儲備心率% + 安靜心率
這個方法特別適合有特殊訓練需求的人,對於體能較好、靜息心率較低的人,這種方法能更精確地調整運動強度、降低過度訓練的風險,還能確保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延伸閱讀:帶你掌握儲備心率,提升訓練效果與安全!
安靜心率的測量
安靜心率,也可稱為靜息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動的狀態下,每分鐘的心跳次數。測量靜息心率的最佳時機是在早晨醒來後,保持靜止並測量脈搏持續 20 分鐘,找出最低的心跳數值,這個指標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心臟的基本狀況,通常低靜息心率表示心血管健康狀況良好。此外,你也可以使用心率監測器或智慧手錶等裝置,這些科技產品能夠即時記錄數據,並提供準確的測量結果。
心率區間計算的五大功用
1. 評估體能狀態
安靜心率是評估體能狀態的一個關鍵指標,通常體能較好的人會有較低的安靜心率,因為心臟在休息狀態下,可以更有效地運送血液至全身。持續追蹤安靜心率的變化,能幫助你更精準地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特別是當靜息心率異常上升時,這可能是身體過度疲勞或生病的警訊。
2. 提升運動效率
根據不同的訓練目標,調整心率範圍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達成目標。舉例來說,如果目標是增強耐力,建議將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的 60% – 70%(第二區間),這個強度有助於提升有氧能力,增強持久力;若是要提升無氧閾值,則應將心率提高至最大心率的 80% – 90%(Zone 4),這樣的高強度訓練有助於增強短時間爆發力與乳酸耐受性。
3. 預防運動傷害
在運動的過程中,監控心率可以幫助你掌握身體的狀態,避免突然增加運動量或運動強度,減少受傷的風險。持續監控心率變化,並根據心率調整運動強度,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如果發現心率過高或感到任何不適,應立即降低運動強度或停下來休息,不僅能預防運動傷害,還能確保安全。
4. 監控身體狀況
運動後,心率的恢復速度是一個幫助我們評估身體恢復狀況的重要指標,恢復速度越快,通常代表身體狀況越好,表示心血管系統和肌肉組織的適應能力已經達到一定水準。監控心率恢復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適時調整訓練強度,若發現心率恢復過慢,可能是過度訓練或身體疲勞的徵兆,這時應適當減少訓練量,讓身體有更多時間來修復。
精準掌控心率,有效達成訓練目標!
心率區間計算不僅是提高運動效率的工具,更是評估體能、預防運動傷害及監控身體狀況的重要指標,無論你是健身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運動者,學會心率區間計算方法後,你將能更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度調整運動計畫,讓每次運動都更高效,切記運動不是過度挑戰自己的極限,一起用更健康且安全的方式達成健身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