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想知道自己的運動強度是否適當?如何避免過度訓練或效率不足的情況?這時,儲備心率法就是的最佳參考工具。無論是希望健康減重的運動新手,還是追求進階表現的運動員,透過儲備心率法就精準設定目標心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訓練區間,達到理想效果。一起來探索什麼是儲備心率法,以及簡單的計算方法吧!

什麼是儲備心率法?

儲備心率法 (Heart Rate Reserve, HRR) 指的是最大心率與安靜心率的差值,是一種更貼合個人體能狀況的運動強度計算方式,因為它不僅看你的 最大心率(MHR),還把你的安靜心率也考慮進去。用它來計算運動強度能更準確反映你的身體狀況,比只看最大心率更個人化、更精準!

為什麼要使用儲備心率法?

傳統的最大心率法只考慮了最大心率,容易忽略個人的安靜心率差異,可能導致運動強度設定不當。例如,體能好的人安靜心率通常較低,用最大心率法計算時,低強度運動的心率區間會有較大的誤差。而儲備心率法能平衡這些差異,使運動目標更貼近個人的實際狀況。

如何計算儲備心率?

步驟一:測量最大心率(MHR):用公式估算:220 – 年齡。

步驟二:測量安靜心率:早晨醒來、未下床時測心跳數。計數 15 秒內心跳次數,乘以 4,即得每分鐘心率。

步驟三:計算儲備心率: 儲備心率 = 最大心率 – 安靜心率。

如何設定目標心率區間?

使用儲備心率法可以更精準地設定運動強度,有助於提升訓練效果並降低運動風險。根據不同的運動強度,設定目標心率區間,目標心率區間的計算公式為:

目標心率區間 = (最大心率 – 安靜心率)× 儲備心率百分比 + 安靜心率

儲備心率範例解析:精準劃分不同運動強度的心率區間

根據不同的運動強度,設定目標心率區間。假設一位 40 歲的人,安靜心率為每分鐘 70 次,他的最大心率為 180 bpm (220 – 40 = 180),儲備心率為 110 bpm (180 – 70 = 110)。

1.強度一區(有氧耐力):59% – 74% 

這個強度適合進行基本心血管訓練,主要集中於有氧能力的提升,可以持續數個小時。例如:超慢跑,建議搭配使用超慢跑節拍器APP調整步頻,可確保運動在最佳節奏中進行,並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目標心率區間 = (110 x 0.59) + 70 = 135 bpm 到 (110 x 0.74) + 70 = 151 bpm

2.強度二區(有氧動力):74% – 84% 

這個強度會讓呼吸頻率明顯增加,難以持續對話。例如:游泳、騎自行車。

目標心率區間 = (110 x 0.74) + 70 = 151 bpm 到 (110 x 0.84)+ 70 = 162 bpm

3.強度三區(乳酸閾值):84% – 88% 

這個強度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難以持續。在此區間訓練可以提升乳酸耐受能力,讓你能夠在更長時間內維持更高的運動強度。例如:間歇跑(15 分鐘)、爬坡訓練。
目標心率區間 = (110 x 0.84) + 70 = 162 bpm 到 (110 x 0.88)+ 70 = 167 bpm

4.強度四區(無氧耐力):88% – 95%

這個強度已經超過乳酸閾值,會讓人感到相當不舒服,適合用於提升最大攝氧量 (VO2max) 的高強度訓練。例如:變速跑。
目標心率區間 =(110 x 0.88) + 70 = 167 bpm 到(110 x 0.95)+ 70 = 175 bpm              

5.強度五區(無氧動力):95% – 100%      

這個強度相當於最大努力,適合用於提升神經肌肉能力和高速運動能力,但只能持續不到 3 分鐘。例如: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目標心率區間 =(110 x 0.95) + 70 = 175 bpm 到(110 x 1.00)+ 70 = 180 bpm

延伸閱讀:有氧 v.s 無氧運動:哪一種適合你?如何搭配更有效?

讓你安全運動的儲備心率法!

以上心率區間的定義僅供參考,實際使用儲備心率時,建議根據個人體能狀況和訓練目標進行調整。例如:剛開始進行訓練的人,建議從較低強度的運動起步,並逐步增加強度和時間,讓身體有足夠的適應時間。此外,如果長時間沒有運動、或有糖尿病、心臟病或家族病史的人,建議諮詢專業醫生,以確保訓練的安全性與適宜性喔!

善用儲備心率,精準掌控運動強度!

儲備心率法是一種結合個人體能狀況的精準工具。無論是剛開始運動的新手,還是需要高效訓練的運動員,儲備心率法都能幫助你在不同強度的訓練中找到最適合的心率區間,提升訓練效果!雖然計算稍微複雜,但非常適合想要精準設定運動目標、管理每次運動強度的人,只要善用儲備心率法,你的每一分努力都能更接近健康與目標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