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膝蓋是人體負擔最重的關節之一,每天承受著行走、跑步、蹲下等各種動作的壓力,隨著年齡增長,膝蓋疼痛成為許多人的困擾!膝蓋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運動傷害、退化性疾病,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引起的,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膝蓋痛的原因,並提供舒緩與治療的基本教學,幫助你有效減輕疼痛,保持活力與健康!
膝蓋痛的 3 大常見原因
1. 受傷
- 韌帶損傷:膝蓋內側的十字韌帶和副韌帶負責穩定膝關節,當這些韌帶受到過度拉伸或衝擊時,就容易發生損傷。在籃球、足球等高強度運動的過程中若碰撞或摔倒,特別是快速變換方向或突然停止動作,都可能導致韌帶發炎、撕裂或斷裂。
- 半月板破裂:半月板 是位於膝關節內的軟骨結構,主要功能是吸收衝擊並減少骨頭之間的摩擦。當膝蓋經歷劇烈扭轉或突然停步時,半月板可能會遭受撕裂或磨損。這在運動中較常見,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膝關節退化。
- 肌腱炎:膝蓋的肌腱在長時間處於緊繃的狀態下容易發炎,通常長期從事籃球、排球等跳躍運動的人,或是長時間久坐、久蹲的人,比較容易有肌腱炎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髕骨肌腱炎(俗稱跳躍膝)和鵝掌肌腱炎。
- 脫臼或骨折:強烈的撞擊或劇烈的運動可能會導致膝蓋脫臼或骨折,這類傷害通常伴隨著劇烈的疼痛和腫脹,並且可能影響膝關節的活動範圍。
2. 疾病
- 退化性關節炎: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膝關節會自然經歷軟骨的磨損過程,導致膝蓋的關節變得僵硬,而軟骨的流失會增加骨頭之間的摩擦,進一步加重疼痛感,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關節增生,形成退化性關節炎。
- 痛風:痛風 是一種因血液中尿酸過高,尿酸結晶在關節內堆積,導致關節發炎的疾病會引起膝蓋的紅腫、熱痛等症狀,痛風的好發部位是大拇趾,膝蓋也是常見的受影響的部位之一。
- 感染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 通常是細菌入侵膝蓋關節引起的,這類感染可能會導致膝蓋腫脹、紅腫和劇烈疼痛,雖然細菌性關節炎在兒童中較為常見,但是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成年人,也有可能罹患此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誤將自己的關節當作外來入侵者,攻擊健康的關節組織,引發的關節腫脹和疼痛,這種病症通常會同時影響雙側相同的關節。
- 貝克式囊腫:貝克式囊腫 是膝蓋後側的一種常見病變,當膝關節內的滑膜液堆積過多時,會形成一個液體囊腫,如果囊腫增大或壓迫到周圍的神經和血管,可能會引起疼痛或不適。
3. 其他因素
當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不當的習慣或體態問題時,膝蓋便容易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對膝蓋造成負擔的因素。
- 肌肉緊繃:長時間缺乏運動的人,突然增加運動量時,膝蓋周圍的肌肉可能會因為過度緊繃或拉傷,而對膝關節造成額外的壓力,進而引發疼痛。
- 髕骨股骨症候群:髕骨股骨症候群通常發生在膝蓋骨與大腿骨之間的關節,當這兩個骨骼之間的滑動不順暢時,就可能引發膝蓋的不適或異音,這種症狀通常與過度使用、運動方式不當或膝蓋結構異常有關。
- 過度使用:膝蓋是承擔我們日常活動的重要關節,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或日常活動(如長時間走路、跑步、跳躍或蹲跪),會不斷增加膝蓋的負擔,導致膝蓋疼痛或不適,因此適當的休息、避免過度運動或活動是維護膝蓋健康的關鍵。
- 體重過重:過重的體重會對膝關節施加額外的壓力,尤其是在走路、爬樓梯或長時間站立時,膝蓋的負擔更重,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膝蓋關節磨損,並加速退化性關節炎的發展。
- 不適當的鞋子: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尤其是高跟鞋,會讓我們的重心偏移,造成膝蓋的壓力不平均,增加膝蓋的負擔,可能會引起膝關節的不適或疼痛。
舒緩膝蓋痛的 4 個方法
1. 減輕膝蓋負擔
- 休息與減少過度活動:當膝蓋出現不適時,適當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應該減少激烈的運動或長時間的站立,讓膝蓋得到充分的恢復,休息不代表完全不動,你可以選擇低衝擊的活動,如游泳、超慢跑 或騎自行車,來保持身體活動力,但同時避免過度使用膝蓋。
- 減重:減輕體重可以顯著降低膝蓋承受的壓力,專家表示,每減少 1 公斤體重,膝蓋的負擔就能減輕約 4 倍的重量,代表減重不僅有助於改善膝部健康,還能提升整體的活動能力。
- 使用輔助工具:護膝、拐杖等輔助工具,可以讓膝蓋在活動中得到更多的保護,減少疼痛。護膝能提供額外的支持,減少摩擦和衝擊。而拐杖則能在需要長時間行走或站立的情況下,幫助分擔部分體重,減少膝蓋的壓力。
-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尤其是在硬地面上,會讓膝蓋承受過大的壓力。如果工作或生活中需要長時間站立,建議適時的休息,坐下來放鬆膝蓋,並適時伸展,對於長時間行走的情況,可以穿著舒適的鞋子,並注意步伐,避免過度使用膝蓋。
2. 藥物與手術治療
- 消炎止痛藥:消炎止痛藥是治療膝蓋疼痛最常見的藥物之一,可以有效減少體內的發炎反應,進而降低膝蓋的腫脹和疼痛感,常見的消炎止痛藥包括 布洛芬(Ibuprofen)和 萘普生(Naproxen),這些藥物可口服或局部使用,應根據疼痛的程度和醫師的建議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 其他藥物:如必要,醫師也可能會開立肌肉鬆弛劑或類固醇等藥物,舉例來說,當膝蓋的疼痛與肌肉緊張或痙攣有關時,醫師可能會使用肌肉鬆弛劑,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減少因肌肉張力過大所引發的疼痛。
3. 物理治療
- 熱敷: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放鬆膝蓋周圍的肌肉和軟組織,對於肌肉緊繃或慢性僵硬所引起的膝蓋不適,熱敷能提供非常好的舒緩效果。
- 冰敷:當膝蓋處於急性發炎或受傷狀態時,冰敷可以減少腫脹並緩解疼痛,因為冰敷有助於收縮血管,減少血流到受傷部位,從而減輕發炎反應。
- 伸展運動:伸展運動有助於放鬆肌肉、減少關節僵硬、增進柔軟度,可以增加膝蓋的活動範圍。
- 肌力訓練:強化膝蓋周圍的肌肉能夠提供更好的支撐,減少關節的壓力。加強大腿前後側肌肉及臀部肌肉的訓練,有助於穩定膝關節,減少磨損或傷害的風險。簡單的深蹲、腿舉、橋式等訓練動作,能有效增強膝部周圍肌肉的力量,有助於改善膝蓋的穩定性。
- 手術治療:當膝蓋疼痛或損傷持續,而且無法透過藥物、物理治療或生活方式改善症狀時,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常見的膝蓋手術包括 關節鏡手術 和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4. 補充營養與中醫療法
- 補充營養:多攝取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亞麻籽等,能幫助減少關節炎症,並促進關節的靈活度。此外,維生素 A、C、D 和 E 也是維護膝關節健康的關鍵營養素,有助促進軟骨修復、減緩退化,以及減少骨質疏鬆的風險。
- 中醫療法:針灸透過針刺特定穴位來調節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輕膝部的炎症和疼痛,推拿則可以放鬆周圍肌肉,改善關節的靈活性。中醫療法不僅有助於緩解膝蓋疼痛,還能在無副作用的情況下,提供持久的舒緩效果,適合希望採取自然療法的人。
維護膝蓋健康,從日常生活做起
無論是透過藥物緩解疼痛,還是運用物理治療加強肌肉與關節的靈活度,這些方法都能幫助你有效減少膝蓋的不適,更重要的是,搭配適當的運動與飲食控制,能夠為膝蓋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保護。你可以嘗試進行輕鬆好入門的運動,例如近期風靡全台的「超慢跑」運動,並搭配 超慢跑節拍器 APP,透過最適合自己的步頻,在保持身體活動力的同時,減輕膝蓋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