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超慢跑是一項低衝擊的運動,近年來廣受初學者和健身愛好者的青睞,它不僅能提高心肺功能,還有助於減輕壓力和改善整體健康,不過有一些人在超慢跑時,可能會感到膝蓋不適,甚至疼痛,這讓不少人質疑超慢跑是否真的是膝蓋友善的運動?本文將為你解答這個疑問,並分享一些預防和緩解膝蓋疼痛的實用方法,幫助你在享受超慢跑的同時,保護膝蓋,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了解超慢跑膝蓋痛的原因
現代人因長時間久坐,導致大腿前側與後側肌肉失去彈性,髖關節也容易變得緊繃,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超慢跑時,可能會不自覺地使用不正確的姿勢運動,進而引發膝蓋疼痛,若在運動前沒有先充分的活動髖關節,臀部和大腿後側的肌肉群就無法有效發力,反而會過度依賴大腿前側的肌群,造成過度使用,引發不適。
膝蓋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是 髂脛束症候群(ITBS),這通常是因為 擴筋膜張肌 過度使用,導致髂脛束緊繃,並壓迫脂肪墊,進而引起膝蓋外側的疼痛,運動前熱身和調整運動方式和姿勢有助於預防膝蓋痛。
不同疼痛程度的處理方式
急性期:減少活動搭配冰敷
如果膝蓋在運動後有劇烈的疼痛感,特別是上下樓梯或走路時會感到疼痛,通常代表進入了急性期,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處理方法是減少活動,避免加重膝蓋的負擔,可以使用冰敷來緩解發炎,並將患肢抬至高於心臟的位置,促進血液循環並減輕腫脹,若疼痛持續兩到三天仍未改善,建議及時就醫檢查,確保無其他潛在的傷害。
慢性期:逐步恢復並加強肌肉力量
當膝蓋疼痛進入慢性期,膝蓋外側可能不再出現紅腫或熱痛,但在下樓梯或超慢跑等活動時仍會感到不適,在此階段,除了繼續進行針對性伸展運動,強化肌肉力量也是關鍵,可以進行側抬腿、骨盆下掉、側蹲等運動,來加強臀部和大腿外側的穩定性。此外,使用按摩球放鬆大腿外側的肌群,如 股外側肌、擴筋膜張肌及 臀中肌 等,也是一個有效的舒緩膝蓋疼痛的方法。
如何預防超慢跑膝蓋痛?
1. 選擇適合的場地和鞋子
超慢跑時,建議選擇較平坦的地面,降低受傷的風險。此外,穿著適合的運動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良好的鞋子能提供足夠的支撐和緩震效果,讓每一步都更穩定舒適。
2. 運動前充分熱身
進行超慢跑前,做好 暖身 運動是不容忽視的步驟,尤其要特別注意髖關節的活動及相關肌群的伸展,充分的熱身可以讓身體更能適應運動的強度,不僅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還能有效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3. 保持正確的跑步姿勢
超慢跑時,應該保持背部挺直、下巴微微抬起、手臂自然擺動,並且確保前腳掌先著地,膝蓋保持微彎狀態,這樣能幫助減少對膝蓋的壓力,減少疼痛風險。
4. 循序漸進
許多人一開始就急於加快速度或延長運動時間,這樣反而容易讓身體承受過大的負荷,增加受傷的風險,應該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況,逐步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讓肌肉和關節有足夠的時間適應,這樣不僅能提高運動效果,也能確保過程中的安全。
哪些人不適合超慢跑?
雖然超慢跑是一項低強度且低衝擊的運動,對大多數人來說相對安全,但有些族群不太適合,以下 4 類人群,在嘗試超慢跑前,應先徵詢醫師或專業人士的建議:
1. 有關節問題的人
對於膝關節或踝關節有問題的人來說,超慢跑可能會加劇疼痛感或引發更嚴重的損傷,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以避免加重關節負擔。
2. 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為了避免運動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威脅或過度勞累,在進行任何運動前都應先諮詢專業醫師。
3. 代謝性疾病患者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超慢跑等運動可能會引發低血糖的狀況,在運動的過程中,這類人群比較難維持穩定的血糖,因此需要謹慎地選擇運動方式。
4. 過度肥胖者
體重過重會增加膝蓋和關節的負擔,這類人群在選擇運動方式時,應從低衝擊的運動開始,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以減少關節受傷的風險。
遵循注意事項,告別超慢跑膝蓋痛!
超慢跑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會直接造成膝蓋傷害,關鍵在於選擇適合的場地與鞋子、做好充分的熱身、保持正確的姿勢,以及根據個人的體能與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與時間,這樣可以減少對關節造成的負擔,謹慎對待膝蓋健康,才能讓你更長久地享受超慢跑帶來的益處。
知道超慢跑不會直接傷害膝蓋後,你準備好開始超慢跑了嗎?建議你下載 超慢跑節拍器 APP,它可以幫助你在超慢跑時找到適合的節奏,還能同步記錄你的運動成果,追蹤自己的進步狀況!